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开拓奋进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前行既快又稳又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在改革创新和两化融合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新型工业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体系完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621.5亿元,增至2017年的27.9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达32.7倍。其中,制造业规模自2010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机床等领域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10.0%、10.5%和11.0%。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7%、12.7%。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脱颖而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1995年的3家增至2018年的120家,其中制造企业达到60家。
(二)两化融合持续深入推进。近年来,我们把两化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线及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结合点,努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3.3%、46.4%、44.8%和39%,制造业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工业互联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网络建设、平台培育、安全保障、融合应用等全面推进,中国自主研制的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技术被纳入IEC国际标准,建设了十余个工业互联网网络新技术测试床,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快速增长,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超过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在钢铁、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涌现出一批融合应用创新。数字经济高速发展。7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前20名,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一批新模式正在引领世界潮流。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比重为32.9%,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我们深刻把握供给和需求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2013年至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5700万吨、电解铝110万吨、水泥2.4亿吨、平板玻璃8000万重量箱。2016年至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1.2亿吨,提前完成化解钢铁产能年度预定目标任务。企业成本负担进一步降低。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协调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元,取消涉企保证金项目150项以上。推动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疏通金融进入实体企业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质量品牌稳步提升。连续7年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形成了质量标杆、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建设、企业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活动。针对量大面广的日用消费品,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推动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消费品品质、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四)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40年来,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动形成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引进来”方面,建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实现了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在“走出去”方面,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783倍。制造业占海外投资比重超过1/3。在协同发展方面,与3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一批境外产业园区相继落成。与德、法、美等国在战略对接、标准制定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对话合作务实开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公众号:“活水源认证咨询培训服务平台”或“huoshuiyuan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