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在化学分析中,大型仪器的选购固然重要,但一些细节也不容忽视。比如,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层析柱堵塞就是困扰分析化学家和分析化验员的常见问题;样品注入时,如果样品中包含颗粒物质,最终将会阻塞层析柱的入口,造成层析柱的高背压,并缩短层析柱的正常使用寿命。这时,小小的过滤器就能发挥大大的作用,显著延长层析柱的使用寿命。过滤器vs层析柱,价格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因此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过滤产品,尤其是那些名字看上去都差不多的产品,大家的选择恐惧症又犯了有木有!其实,别紧张,只要从应用需要出发,重点考虑以下4个因素,就能够找到合适的过滤器。
1. 考虑化学相容性
2. 考虑有效过滤面积(EFA)
3. 考虑孔径大小
4. 考虑是否兼容自动化
1 考虑化学相容性
过滤器是否需要具备对于酸、碱或有机溶剂的耐受能力?在选择针头过滤器或流动相过滤器时,考虑其化学相容性,这一点很重要。
在过滤水相样品时,亲水性滤膜因其水亲和性而倍受青睐。我们可选择配备GHP(亲水性聚丙烯)、PES(聚醚砜)、尼龙或PVDF滤膜的过滤器。
而疏水性滤膜排斥水分,对侵蚀性有机溶剂具有惰性,从而成为气体和有机溶剂处理时的首选。此时,最好选择配备 PTFE(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滤膜的过滤器。
若是同时过滤含水溶液和有机溶剂,那该怎么选?通常,由于疏水性/亲水性以及化学相容性的限制,单一类型的过滤器不可能胜任所有的应用。
过滤主要是为了去除不需要的微粒,以提高精确度。然而,若是选用不恰当的过滤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有可能增加污染哦。
可萃取物有可能从过滤器装置上洗脱,并进入溶液,带来实验中的假象,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大家在选购过滤器时应特别注意其萃取水平。
2 考虑有效过滤面积(EFA)
流体中的微粒会影响过滤器的使用寿命,这一点不难理解。当颗粒被过滤器移除时,它们也阻塞了空隙,减少了过滤器中的可用部分。
通常,与“干净”的流体相比,微粒浓度较高的流体也会更快地堵塞过滤器。此时,提高有效过滤面积(EFA)可以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目前各个厂家都提供多种多样的过滤器,从96孔过滤板到离心过滤器和针头式过滤器。
在此提醒大家一下,在选购过滤器时,不单要注意过滤量,还要留意残留体积。在处理成本高昂或异常珍贵的流体时,建议使用残留体积低的过滤器。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残留体积,确保样品的完全过滤。
3 考虑孔径大小
孔径大小将是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因素,这取决于分析仪器。一般来说,对于填料颗粒大于3 μm的标准液相层析系统,我们可以选择0.45 μm的针头式过滤器或流动相滤膜。
而对于填料颗粒等于或小于3 μm的系统,如UHPLC,或者关注微生物生长时,建议使用0.2 μm的过滤器/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等量过滤器,即使过滤级别完全相同,实际的处理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
4 考虑是否兼容自动化
随着实验室的处理量越来越大,大家也可能会使用到一些自动化的工作站。这时,在选择过滤器时,我们还要考虑它是否兼容自动化。看它是否经过特别设计,可满足自动化系统中的苛刻要求。
来源:化学数据联盟,20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