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279654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确立了计量服务转型核心思想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规划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这一问题。下面笔者列举几个途径供读者参考。
1、一站式计量解决方案
一个制造型企业、检测中心或是科研实验室使用的计量器具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每一种计量器具又有许多的细分类别,每一种流量计的用途和使用条件等因素都不同。能否根据工况选择一种恰当的计量器具直接关系到测量过程的数据是否准确。然而用户很难对每一种计量器具都有清晰的认识,更难以作出准确的选型。而这恰恰是计量技术机构的优势。选型工作完成后,机构还可以为客户编制计量器具的操作规程,并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计量器具后续的定期量值溯源也顺理成章地纳入机构的服务范围。这种一站式的计量解决方案从购置计量器具开始为客户提供全链条的配套服务,发挥了计量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客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创造了更切合客户需求的价值。
2、定制化计量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学科间不再局限于单纯某一领域的研究,而是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变化催生出许多系统庞大、结构复杂、参数繁多的仪器设备,其中有些仪器设备主要获取的参量甚至是不可直接测量的,而是由某几个能直接测量的量得到的导出量。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关心的往往不是流量、温度、压力等一个个孤立的参数是否准确,而是注重整个系统的计量性能是否优越,或某些关键的导出量是否准确。而系统是由多个参数共同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难以剥离,而且此类大型设备往往难以将其中的部分计量器具拆卸送检。因此,计量机构传统的那种孤立的、碎片化的、离线的量值传递服务难以满足此类用户的需求。
石油公司油库对外销售液体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等)的过程中,付油控制系统负责油品的输送和计量,该系统中有多种计量器具,如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液位计、密度计等,但是用户更关心的是装载量误差和预装量控制误差,它们是由流量、时间、压力、温度等参数导出的。显然将以上提到的计量器具拆卸送检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便这些孤立的直接测量参数都准确,也不能保证导出量准确。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复杂系统的计量解决方案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这要求计量技术机构根据某些特殊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计量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许是整体的、多参数的、在线的,但其必定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唯客户需求是图的。
3、智能化计量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2025》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可以说实现此战略离不开智能化,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采集归纳、复杂的运算、瞬间的决策优化和执行等工作已经远超出了人脑的处理能力,需要智能化技术作为支撑面。计量技术机构若想跟进时代发展潮流,必须利用好智能化技术,正如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兆彬先生在《关于大计量战略的思考——计量地位与作用初探》一文中提到的,“计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计量时代。在大计量时代,传统的科学计量发生巨大变革,实用计量产生新的巨大需求,法制计量面临巨大挑战,一场新的计量革命正在发生……计量的方法手段、载体、器具、场景、量传、溯源、客体,甚至作为计量主体的人类都将发生智能化的巨大变革。”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技术机构(如陕西省计量院)已经尝试通过互联网和快递为客户提供方便的计量服务了,虽然困难和阻力重重,但也向智能化的计量服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笔者认为一切智能化计量服务都应该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思想出发,离开了这一土壤,再绚丽的智能化技术也终归是华而不实的。
在使用计量器具的过程中,用户最担心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仪器在两次溯源之间突然失准。这一现象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且不易察觉,一旦发生,之前的大量数据难以取舍,工作付之东流,甚至对产品质量造成恶劣的后果。这种问题利用常规手段很难回避,但是也许能从智能化技术上寻求突破口——利用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仪器计量性能评估和预测算法。这种方法的技术路线是在计量器具易损的关键部件加装智能传感器,以此获取器具的状态参数,从器具所在系统的传感器采集工况参数和外部环境参数,还需综合以往量值溯源数据和维护保养情况。基于以上参数,对器具的计量性能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就能将其计量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后的信息存储至数据库内,建立起该器具的全生命信息档案。根据以往的信息档案,可以对器具未来的计量性能走势做出大致的预测分析。大量的档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可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量化计量性能参数,为用户定制相应的计量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