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4279654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质量基础设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战略资源。11月6日,在上海举办的质量基础设施促进贸易便利化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以“加强计量互认合作,推动贸易公平便利化”为题进行了发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计量,计量是单位制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也是国际公认的NQI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贸活动中超过80%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够实现,因此,计量互认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贸易公平便利的工具,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计量溯源性,是建立国际信任,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测量等效的要素,也是确保量值准确可靠的本质要求。”谢军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计量既是科学更是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
谢军还表示,2011年,国际米制公约(BIPM)、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四大国际组织,提出支撑全球贸易公平便利发展的《计量溯源性的联合声明》。该《声明》业已成为各成员国或经济体,以及国际贸易伙伴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
对于计量在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互认方面发挥的作用,谢军表示,作为中国计量的主管部门,市场监管总局十分重视中国计量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以开放和国际接轨为原则,着眼计量领域的多双边交流与合作,既为国际计量互认制度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又积极加入和签署计量互认协议,并推进计量互认制度有效实施。
据谢军介绍,为顺应国际贸易组织提出的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1999年,38个米制公约成员国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和国家计量院颁发的校准和测量证书互认协议》(MRA),为国际贸易、商业和法律事务方面的协议提供计量技术和数据支撑。
“计量器具既是国际贸易结算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是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一直致力于以国际计量规范标准为基础,建立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结果多边相互承认的制度,以实现‘一次测试,一张证书,全球互认’,促进计量器具国际贸易公平便利。”谢军表示,计量互认制度是促进贸易公平便利化发展的国际多边的制度安排,需要各国和国际组织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合作。
谢军还在此次论坛上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着眼长远,推进计量战略互接。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的计量政策沟通交流机制,加强在计量国际治理中的磋商和协调。第二深化合作,推进计量国际互认。中国将秉承合作开放的态度,同各方加快计量互认的多边进程。第三要互学互鉴,推进计量技术交流。建立计量合作交流的增强版,大力开展计量标准和测量方法的联合研究,加强计量比对,促进量值国际等效一致。
在谈到OIML证书互认制度,作为促进计量器具国际贸易的制度性安排,在中国是否已真正“落地”的问题时,谢军表示,中国一直是OIML证书互认制度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受益者。从OIML互认制度的设计之初,中国就积极地参与了全过程。谢军还表示,为积极推动证书互认制度在中国有效实施,真正“落地”,我国计量监管部门从五个方面做出了努力,首先是按照OIML国际规则程序,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为互认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其次是指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OIML证书新的发证机构,并成为首批获得OIML批准的全球12家发证机构之一,可颁发10类计量器具OIML证书,拥有4家OIML证书指定试验机构。第三是按照国际规则,研究制定关于在中国推行和实施OIML证书互认制度的政策文件和工作机制,成立中国OIML证书管理委员会。第四是加大计量互认制度在中国宣传的力度,有计划地针对各相关方开展新证书制度的宣贯,通过研讨会、技术说明会,提升对证书互认制度的认知度和影响力。第五是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通过互认制度搭建计量器具走出去的桥梁,使国际互认释放的国际红利能够直接面向计量器具的生产企业。
在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计量合作,服务于国际经贸发展方面,谢军表示,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量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的根基,公平贸易的基础和科技进步的支撑,为全球贸易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开放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我们的总体思路是秉持平等、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立足各国国情实际,在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计量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计量体系的创新发展,共同推动国际计量互认进程,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合作重点:加强计量政策沟通,推进计量国际互认。”谢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