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标时评标加分项
二、供应商现场考察,第六条的条款基本都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容
(六)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信息表
序号 |
问题 |
问题回答 |
备注 |
1 |
是否有专职检验检测人员? |
|
|
2 |
有无针对在制品与成品的识别手段? |
|
|
3 |
是否按照工作指令进行检查与测试并且记录在案? |
|
|
4 |
次品是否能准确地挑选出来并隔离于整个生产过程? |
|
|
5 |
返工是否按照每个流程和步骤进行? |
|
|
6 |
修复或返工产品是否按时接受重新检查或测试?它们是从最开始进行重测的,还是从之前出错的测试步骤开始重测? |
|
|
7 |
有无针对次品(半成品、退料和顾客拒收)的失效分析?是否有相应的改正行动? |
|
|
8 |
对生产线缺陷或测试失效的主要失效模型,有无统计数据? |
|
|
9 |
是否正确记录了改正行动和结果? |
|
|
10 |
针对防止类似次品问题再现的改正行动,有无跟踪其有效性的体系方法? |
|
|
11 |
有无控制次品生产批次的步骤? |
|
|
12 |
有无确定良率低限的步骤?是否有阶段性地评估以便进行持续改善? |
|
|
13 |
有无将良率低限批次报废的步骤? |
|
|
14 |
有无在发货前通知顾客次品批次的步骤?有无召回已发次品批次的步骤? |
|
|
15 |
有无确保所有生产步骤已完成的记录(如:流传单、流程卡)或体系? |
|
|
16 |
有无体系来追踪(1)关键部件(2)厂内半成品和成品(3)已发运给顾客的产品? |
|
|
17 |
有无一整套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工艺/质控流程、生产工具/设备、测量技巧、抽样计划与反应计划,等等? |
|
|
18 |
是否按照实际生产流程/工艺更新质量控制计划? |
|
|
19 |
工作指令是否包含机器、夹具、模具、测量仪表、程序和关键参数这些内容? |
|
|
20 |
有无针对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粉尘)和监控方法的书面步骤? |
|
|
21 |
有无对失效分析周期的承诺(退料、顾客退货)? |
|
|
22 |
有无针对返工收益与重制收益的比较分析? |
|
|
23 |
是否能在检验检测仪器上清晰--地识别校准与维护状态? |
|
|
24 |
校准部门是否知晓或控制新仪器的发放? |
|
|
25 |
所有检验检测仪器的校准(参考标准与仪器)是否符合国家或内部标准? |
|
|
26 |
对每个检验检测仪器是否有书面校准步骤? |
|
|
27 |
针对检验检测自身的校准,是否有合适的记录?校准记录是否完整并且符合每个校准步骤? |
|
|
28 |
对于检验检测仪器的校准计划和状态,有无仪器主名单或体系来追踪? |
|
|
29 |
有无证据证明检验检测仪器校准间隔受到核查以确保仪器的持续准确性? |
|
|
30 |
检验检测仪器标识与记录之间是否相关? |
|
|
31 |
有无流程可以识别受限或在校准体系外的检验检测仪器? |
|
|
附件下载: